此役日军遭残杀尸身被坦克碾碎高层竟然还称之为“成功”

时间: 2024-12-30 06:59:09 |   作者: 路障机

  

此役日军遭残杀尸身被坦克碾碎高层竟然还称之为“成功”

  二战时日军为安在占尽战略先机的状况下输掉战争,其间原因杂乱却也不难理解。首先从国力上看,日本跟美国就不是一个等级的,其次,从战略和战术上看,特别是的日军决策层,各种愚笨操作层出不穷,在受挫后不知求变,反而一条路走到黑。即使一场战争完败,在自下而上的一番自我诈骗后,败仗便不可思议地变成了“胜仗”。这些特点在一场规划不大的战争中表现得尤为显着,它发生在闻名的瓜岛战争期间。

  瓜岛一役进程严酷,但从成果来看,日军遭受的却是一场大残杀。此役,日军高傲轻敌的缺点被无限扩大,即使是美军搞了大张旗鼓的登陆后,日本人竟然判定美军军力不会超越2000人。他们给出的道理也很天真:美军的军舰和运输船都离开了,瓜岛上还能有多少美国兵?成果,日军就调了约6000人奔赴瓜岛,扬言要一次性全歼敌军。

  在日军派出的前锋里,有一群臭名远扬的“老熟人”,他们就是由一木清直大佐带领的一木支队。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在1941年3月1日,一木清直被派往我国战场。在那里,他率部参加多场残杀,或许在他眼里就只有杀人。一木支队曾抓获一支26人的盟军小分队,他竟然当场命令将俘虏悉数就地处死。凶横的一木支队被视为日军中的精锐,而他们此行天然也被给予期望。

  一木支队这次举动大概有两大意图,除了想要击溃美军外,美军在瓜岛上构筑的亨德森机场给日军造成了极烦。尽管美军战机在性能上稍逊于日军的“零式”战机,但日军战机掩盖规模有限,从拉包尔的空军基地起飞,飞到瓜岛上空也只能逗留十几分钟,作战才能大大受限。因而,亨德森机场也成了一木支队的要点打击目标。

  1942年8月16日,一木清直带领第一批约1000名日军官兵分乘6艘驱逐舰赶往瓜岛。他自身就高傲轻敌,在登陆的进程中也没有遭受什么费事,这更是让他误以为美军人数少且一触即溃。在报答状况时,一木清直也是非常骄傲地说:他们的举动就像是在无人区里搞拉练,底子看不到半个美国兵的影子。其实,日军的这番动作早就被美军看了个清楚,几天后,一支40人的日军小队在遭受战中遭美军重创,标有重要情报的日军也被美军缉获。后者不光依据这张地图调整了布置,还给敌人布下了骗局,就等日军自投罗网。

  1942年8月21日,一木清直所部在泰纳鲁河口同美军遭受。此刻,日军不过500人,配备水平极端有限;美军还特意把日军放进后才开战,一时间,日军被打得溃不成军。正如我们在文章最初所说,二战中不少日军军官又臭又硬,不明白变通。此刻,心高气傲的一木清直底子咽不下这口气,于首轮进犯的4个小时候组织了一轮“万岁冲击”。无军在前方设置了重重路障,日军官兵底子冲不起来,成了暴露在开阔地的活靶子,被重机枪打得尸横遍野。两度吃瘪的一木清直总算想到自己大大轻视了对方的实力,但他又拉不下体面撤离。无法之下,日军只能在河道彼岸建筑工事,静观其变。

  此刻,一木清直现已尝到了他自负带来的苦果:连美军都以为日军不可能就带着这千百号人搞进攻;对方指挥官之所以敢如此不计后果地玩自杀式冲击,怕是后方还有优势军力了。但是令美军都没想到的是,通过细心侦办后,他们发现来犯的日军就只有这一小股。美军抓住时机,派了一个营抄了日军的后路,在前后夹攻之下,一木所部马上溃不成军。

  仗打到这份儿上现已失掉悬念,但对泰纳鲁河口之战而言,精彩的部分才起步。战争挨近结尾后,美军本着人道主义准则,对战场上的日军伤员打开救治。谁料日军伤号竟怀揣手雷,趁机同好意的敌人玉石俱焚,这也成了二战中的“经典”一幕。范德格里夫特少将大怒,赶忙叫回一切战士,转而派了一批轻型坦克奔赴战场。美军先用机枪对地上的日军扫射,接着直接从上方压过。不仅如此,其间一部分坦克还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,爽性开着车去追四散奔逃的日本兵。在这样的一个进程中,有美国兵把阵亡日军战士的脑袋割下挂在坦克上。

  泰纳鲁河口之战惨就惨在这儿:据不少材料描绘,美军把整块战场都变成了“绞肉机”,数百具日军官兵尸身被坦克压得不成人形,断臂膀断腿遍地都是,一说连河水都变红了。而在另一边,一木清直带着剩余的几十名残兵跑到岸边,焚毁军旗后剖腹自杀,剩余的战士则持续往森林深处逃跑。

  作为二战中的经典战争之一,泰纳鲁河口之战并不算冷僻,恐怕连许多不喜欢前史的朋友都对此有所耳闻。此役成了瓜岛战争甚至整个太平洋战争的缩影,而不为人知的是,在泰纳鲁河口遭受惨败后,日军高层又玩起了“精神成功法”。尔后,日军又屡次向瓜岛增兵却均遭受惨败,眼看大势已去,高层于1943年1月4日完全抛弃,命令撤离。扯淡的是,就算到了这一步,高层竟然也回绝供认此役是一场惨败,相反,他们将溃败称为“转进”,还称这场“转进”适当成功,在战略意图到达的一起给美军造成了巨大损失。回来搜狐,检查更加多